如何避免花大价钱喝到假酒?

最近葡萄酒大师Jancis Robinson女士在她的博客网站上写了关于葡萄酒打假的文章,与此同时还公布了前一段时间美国“假酒大帝”的假酒配方。一时间,『假酒』这个词又再一次活跃了起来。那么,拍卖是否催生了假酒的诞生?收藏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期,Frankie老师就和你唠唠假酒和他的那些事儿。最近葡萄酒大师Jancis Robinson女士在她的博客网站上写了关于葡萄酒打假的文章,与此同时还公布了前一段时间美国“假酒大帝”
Rudy Kurniawan的数个假酒配方。比如1945年份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可以通过50% 1988 Ch Cos d’Estournel + 25% 1990 Ch Palmer + 25% 2000 California Cabernet来进行仿制。
Rudy看来在造假的路上并非那种完全不上道的中国山寨主义者,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就放到瓶子里面了。他应该知道花大价钱买那些名酒的人不应该对葡萄酒一无所知,同时他也深知那些买名酒的人对一些稀有的名酒应该经验没有太多(其实就算是专家对一些稀有的酒款也未必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他可以拿一些差不多类型的酒去鱼目混珠。罗曼尼·康帝酒庄(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简称DRC)的老板Aubert de Villaine曾经说过“没有人喝我的酒,他们不过是拿他在拍卖行里面搬进搬出。”为此他本人也不得不经常地奔走于各种各样的真假DRC的鉴定活动之中。作为一个酿酒师和酒庄的管理者,他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葡萄园和酿酒上,浪费时间在那种鉴定活动上实在是不得已无奈之举。不要说中国假拉菲有多么猖狂,国外造假其实一样很严重,而且更加嚣张的是,他们不是那种打擦边球的造假,完全就是造出跟真酒看起来毫无二致的东西。这种丑闻从上世纪80年代就不绝于耳,Petrus, DRC和新近Rudy造假的无数知名老年份的勃艮第名酒。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1787年份假拉菲的事件,美国作家本杰明·华莱士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叫做“亿万富翁的醋”的书(Billionaire's Vinegar)。更令人咋舌的是不管是1787年的拉菲还是Rudy的老年份勃艮第,除了造假者本人外,更有一大票的葡萄酒专家甚至克里斯蒂这样的著名拍卖行为他们推波助澜。亚洲的新富和美国的收藏家通常都是最终受害者。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里面讲到了一些收藏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可以增加在收藏中的乐趣,也可以保证将上当受骗的情况减少到最低,可多数情况下利字当头,贪婪的心让我们忘记了那些很基本的原则。比如:收藏古董的说非元青花不收,收藏酒的说非DRC,Henri Jayer不收,其实这样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从去年年底起到今年的4月份我经常收到1978年份亨利·贾耶尔酒庄李奇堡(Henri Jayer Richebourg 1978)的报价。这个款酒一直位列wine-searcher网站世界最贵葡萄酒榜首的位置,而对于Henri Jayer酒庄来说,暂不在这里过多介绍,按照已经去世的庄主Henri Jayer自己的话说“我的客户只在乎能不能买得到而不是有多贵”。1978年份的李奇堡已经存世不多,有些酒商居然还能整箱往外卖,跟我说是Jayer的女儿一些藏酒过一段时间就卖出来贴补家用。而在我看来,这款酒短时间内在市面儿上出现这么多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事情。我经常看到一些杂志会有“死前必须喝的XXX款酒”类似文章。其实喝到什么样的好酒完全是一种缘分,不用过分强求,现在好酒很多,也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把追逐某一款名酒的心情放下,乐趣不会减少,还可以发现更多值得品尝收藏的酒,买到假酒的可能性也会低很多!